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COUSTIC TECHNOLOGY

第一届全国动物声学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成都顺利召开

发表时间:2023-08-24 20:31作者:兽类网

第一届全国动物声学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成都顺利召开




第一届全国动物声学科学与应用大会于2023年8月13日至8月16日在成都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万物有声,生声不息”为主题,以推动我国未来生物声学的学科建设和声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为目的,吸引了全国众多科研院所、高校、自然保护区和企业等单位27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业界人士参加。






会议总结







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兽类网(Sino BON-Mammal)、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两栖爬行网(Sino BON-Amphibian & Reptile)、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鸟类网(Sino BON-Bird)、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以及中国声学产业创新联盟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乐器协会未来音乐科技专委会联合承办,并受到北京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会和中国声学学会环境声学分会大力协助。会议期间学者们,积极参与研讨交流,通过大会报告(7个),专题报告(80个)、研究生报告(12个)和壁报(33个)等方式, 分享相关研究成果。

>第一届全国动物声学科学与应用大会参会人员合照





会议进程







会议开幕

8月14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主持,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吴宁研究员、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定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冯晓娟研究员为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主持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

>开幕式致辞: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吴宁研究员

>开幕式致辞: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定震教授

>开幕式致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Sino-BON负责人 冯晓娟研究员

>开幕式现场




大会报告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唐业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李晓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员、厦门大学张宇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崔建国研究员于现场进行报告,会议题目分别为“声波:从信息工程到动物通讯”、“环境声学新进展”、“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 We May Not See You, But Can Hear You.”、“海洋生物声学与仿生”、“蛙类的声音通讯”。
同时,德国康斯坦茨大学Michael Griesser研究员与BES期刊副主编、德国柏林洪堡大学Mirjam Knörnschild教授也受邀,分别就“Can birds talk?”和“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vocal production learning in bats”等主题在线上进行报告。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唐业忠研究员进行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李晓东研究员进行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员进行大会报告

>厦门大学张宇教授进行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崔建国研究员进行大会报告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Michael Griesser研究员进行大会报告

>BES期刊副主编、德国柏林洪堡大学Mirjam Knörnschild教授进行大会报告




专题报告


大会期间,组织了动物声学、生态声学、海洋/水下生物声学、环境生物声学、保护生物声学、生理与心理声学、仿生(声)研究及应用、城市声景与环境噪声、计算生物声学及声学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等9个学科专题,共9个专题特邀报告和71个专题报告。同时,大会也举办了研究生报告专场,共12名研究生就研究成果和重要进展进行了汇报,现场由多位老师进行了学生报告点评和指导。各位研究者分享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汇报人和听者间踊跃互动,激发了参会人员的专业热情和职业认同感。本次会议还设有墙报交流环节,共33个墙报,供青年研究者进行交流,强化青年学者和学生在生物声学相关领域的技术方法应用。


>报告现场互动

>研究生报告专场




主题展览

本届大会还特别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李子晋教授组织策划了万物有声主题展览,主题为“万物感知,自然有声”。该主题展览汇聚了生物学和声学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艺术创作者的音乐视听作品,作者们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深入地展现动物声音背后的科学奥秘和文化魅力,为观众提供近距离感受动物世界多元声景的机会。


>“万物感知,自然有声”主题展览——《四季之声》MV




会议闭幕

大会闭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崔建国研究员主持,表彰了研究生优秀报告和壁报,并表彰了万物有声主题展览做出贡献的研究生和保护区代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就大会主题“万物有声,生声不息” 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大会的学科专题涵盖了生物声学相关重要学科领域的理论探索,同时也涉及了众多发声动物类群、水陆生态系统以及声学技术方法的广泛应用。他同时表示生物声学在国家重大需求与重大任务方面的科技服务中将有巨大潜力,需积极推动生物声学的多元化应用,加强国内外同行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大力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培养。
最后,全体会务组上台致谢,第一届全国动物声学科学与应用大会圆满落幕!


>闭幕式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崔建国研究员

>颁奖合照

>会务组致谢





第二届生物声学培训班成功举办








在会议结束后的16、17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了第二届生物声学培训班,为刚进入生物声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学习机会。培训班共邀请到4位动物声学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罗金红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代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方光战副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朱弼成博士。

>第二届生物声学培训班老师及学员合照





本次培训班共70余位学员参与,课上课后积极与授课老师交流。在第一日的生物声学培训中,罗金红教授讲授了基于MATLAB的动物鸣声声学参数程序化分析,带领学员初步学习MATLAB的基本使用;王代平研究员讲授了系统发育相关的多物种生物声学大数据分析,带领各位学员使用R的phylolm包进行数据分析。在第二日上午,各位同学在方光战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以仙琴蛙实验对象,上手实操了动物脑电实验,并使用EEGLAB进行数据分析;下午,朱弼成博士进行了动物听觉脑干反应(ABR)的测定实验演示,并对实验原理进行讲解。在2日课程结束后,培训班为各位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华中师范大学罗金红教授授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代平研究员授课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方光战副研究员授课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朱弼成博士授课





展望




本届全国动物声学科学与应用大会暨第二届生物声学培训班凝聚了全国众多优秀的生物声学研究团队和业界精英,围绕生物声学科学前沿与声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开展深入研讨与交流。此外,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也为筹备成立中国生物声学分会、组织成立生物声学监测网络基础研究平台提供了契机,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生物声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本文来源于:兽类多样性监测网

分享到: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业务领域   ·    科技创新   ·    新闻政策
江苏省常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院路5号
咨询热线
400-991-2671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信息
office@iat-center.com